[新手上路]批处理新手入门导读[视频教程]批处理基础视频教程[视频教程]VBS基础视频教程[批处理精品]批处理版照片整理器
[批处理精品]纯批处理备份&还原驱动[批处理精品]CMD命令50条不能说的秘密[在线下载]第三方命令行工具[在线帮助]VBScript / JScript 在线参考
返回列表 发帖
至于15楼的代码,我不懂编程,但是从vbs和bat的差别中猜测编程的计算方法、赋值方式完全不同于bat,所以exe的计算速度远快于cmd,生命游戏就是一个例子,可以exe版和bat版生命游戏来对比出同尺寸图、同样代数的用时

TOP

这个是我没考虑周全,我原以为读取变量会慢些,所以当时没细想。但是楼上既然知道启动耗时大于一次计算耗时,那为什么一次set中只计算一次呢?这样一来计算耗时之差会被set启动耗时淹没,自然不明显了。我用set /a 1*1,1*1,1*1,1*1....的办法就是为了让计算耗时所占比重最大化。
  1. @echo off&setlocal enabledelayedexpansion
  2. set n=1&set s=n*n
  3. for /l %%a in (1 1 9) do set s=!s!,!s!
  4. title %n%
  5. echo %time%
  6. for /l %%i in (1,1,10000) do (
  7.      set /a %s%
  8. )
  9. echo %time%
  10. pause
复制代码
结果n=1时耗时39秒,n=1234567890时耗时44秒,这又作何解释呢?

TOP

本帖最后由 qzwqzw 于 2011-3-21 14:22 编辑
不同情况下“算式的预处理耗时”之间和“计算耗时”之间的差异。
这一点用批处理似乎没办法验证吧?

我是否可以理解为
你已经取消了以前“计算耗时是存在的,并且相差极大”的论断?

正如你说
计算耗时与预处理耗时难以严格区分
但是你从我的批处理代码仍然没有看出什么吗?

是的
1*1和1234567*1234567必然会有预处理上的差异
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尽量减少这部分差异
所有我使用了从内存变量中读取操作数的做法
那比从命令行读取操作数要快很多
相对而言耗时差异也会缩小
天的白色影子

TOP

听说, 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, 我看正方人少, 就支持了下

TOP

好吧,那我们来总结一下,暂时把一句set /a的耗时划分为六部分:
1、语块的预处理耗时
2、变量延迟耗时
3、set命令的启动耗时
4、算式的预处理耗时
5、读取变量耗时
6、计算耗时(实际操作的时候不知道是否和第四部分同时完成)
7、赋值耗时

在这几部分中,1、2、3部分的耗时浮动可以多次测试用平均值尽量排除,而第5、7部分在我的测试代码中不存在,也就是说,我们现在争论的焦点是不同情况下“算式的预处理耗时”之间和“计算耗时”之间的差异。
这一点用批处理似乎没办法验证吧?

TOP

set本身也有启动耗时,并且应该远远大于计算耗时,所以需要以set /a n*n,n*n的形式来尽量缩小启动用时所占的百分比
我写了一段代码来证明,1*1与1234567890*1234567890耗时分别为13秒与17秒,证明计算耗时是存在的, ...
zm900612 发表于 2011-3-20 13:03

看不出你的这段代码与以前的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
启动耗时当然会有(我这里理解为将命令加载到内存并进行预处理的耗时)
而且也有可能确实大于计算耗时(我这里理解为命令在内存中参与运算和执行的耗时)
但你的代码如何能证明启动耗时与计算耗时相差极大?
你确认你的代码对于1*1和1234567890*1234567890
他们的启动耗时(具体的说就是对命令行的预处理)是一样的吗?
如果不是一样的
你又如何比较计算耗时的差别呢?
天的白色影子

TOP

以楼主给出的这两对数字,以32位系统来说,速度是一样的
寒夜孤星:在没有说明的情况下,本人所有代码均运行在 XP SP3 下 (有问题请发贴,QQ临时会话已关闭)

TOP

set本身也有启动耗时,并且应该远远大于计算耗时,所以需要以set /a n*n,n*n的形式来尽量缩小启动用时所占的百分比
我写了一段代码来证明,1*1与1234567890*1234567890耗时分别为13秒与17秒,证明计算耗时是存在的,并且相差很大
  1. @echo off&setlocal enabledelayedexpansion
  2. set s=1234567890*1234567890
  3. title %s%
  4. for /l %%a in (1 1 9) do set s=!s!,!s!
  5. echo %time%
  6. for /l %%i in (1,1,20000) do (
  7.      set /a %s%
  8. )
  9. echo %time%
  10. pause
复制代码

TOP

但是楼上似乎忽略了set命令本身也有启动耗时,一次计算耗时和一次启动耗时应该相差很大的,我写了以下代码验证,结果证明1*1与1234567890*1234567890的耗时分别为13秒与17秒
  1. @echo off&setlocal enabledelayedexpansion
  2. set s=1*1
  3. title %s%
  4. for /l %%a in (1 1 9) do set s=!s!,!s!
  5. echo %time%
  6. for /l %%i in (1,1,20000) do (
  7.      set /a %s%
  8. )
  9. echo %time%
  10. pause
复制代码

TOP

嗯,预处理
终于有人想到了这个
嗯再贴一段ANSI C代码
把1234567*7654321换成1*1
即可进行比照测试
我使用WinTC2编译链接后
放在批处理中测试
两段程序的耗时均为59.06秒
时间性能差距小于10ms
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?

  1. #include "Stdio.h"
  2. int main(void)
  3. {
  4. long i,j,s;
  5. i=j=s=0;
  6. for (i=0;i<100000;i++)
  7.    for (j=0;j<100000;j++)
  8.      s=1234567*7654321;
  9. }
复制代码
天的白色影子

TOP

不过仔细想想,也许正是因为语句的字符长度不同导致预处理时间相异,所以4楼代码才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。
仅仅个人猜测而已,未验证

TOP

楼上考虑过for /l循环本身的用时吗?

TOP

很可惜!
辩论没有向我想象的那个方向发展

好吧
既然选了正方
我就抛出一些正方的观点和证据

下面这段测试代码中
将set /a m=1换成set /a m=1234567
既可以进行对照测试
在我的环境下
总体运行时间在31~32秒之间
而两段程序的时间差小于1.7秒
也就是说两段程序的时间性能差距在%5之间
这个跟四楼的代码大于40%的差距相比
应该算不上明显的差距吧?
  1. @echo off&setlocal enabledelayedexpansion
  2. set /a m=1
  3. echo %time%
  4. for /l %%i in (1,1,1000) do (
  5. for /l %%j in (1,1,1000) do (
  6. set /a s=m*m
  7. )
  8. )
  9. echo %time%
  10. echo %s%
  11. pause
复制代码
天的白色影子

TOP

又做了几个测试:

1*1000000,1000000*1
没有大于0.3秒的差别,但是几次测试,后者始终稍快,说明计算前可能并未比较数字大小

而805306366*2却比127867*12596(乘积均为1610612732)
前者快了近两秒,说明确实与复杂度有关,看来有可能真的是用加法,不过究竟具体操作的时候倍增还是指数增长就不得而知了。

536870912*3,1073741823*3(两个大数分别为10000.....00和11111.....11,二进制位数相同)
没有大于0.3秒的差别,数次测试中,前者始终稍快,说明速度和二进制形态或者十进制字节数有关。

1073741824/2,2147483647/2(同上,只比前一个例子的数多一位二进制位数)
前者快了将近半秒,说明同样的字节(包括十进制和二进制)长度下,速度可能由这个数的二进制形态决定。

TOP

一般来说,电脑处理数值计算跟数值的字节长度有关系。

电脑的二进制加法器电路是通过“异或门”电路跟“与门”电路来计算结果的。
一般的高级语言在计算时都要指定数值精度,比如 8字节的int型数值是0-255。
电脑每次处理8字节int型数值计算时,都需要从最低位计算加到最高位。
所以字节数一样的数,计算时间一样,1+1 跟1+100是一样的。

在一般的程序语言中,“1234567”这个数比“1”明显字节长度更长,加法器需要花更多时间计算。
虽然不确定批处理转换后的数字是多少字节,因为字符跟数字没有分开,不知道如何转换的,或者存储结构是特殊设计的。
但3楼代码可以看出批处理在解释数字时,还是会自动匹配合适字节的数。

TOP

返回列表